本报(chinatimes.net.cn)记者吴敏 见习记者 李明会 北京报道
近日,中信证券在年报中披露,2022年,保险代理销售业务正式上线,公司成为业内首家且唯一获批保险兼业代理业务“法人持证、网点登记”的创新试点公司。
值得注意的是,根据披露,中信证券早在2013年就获准开展保险兼业代理业务,但为何直到2022年公司才正式入场“卖保险”?
(相关资料图)
首都经贸大学农村保险研究所副所长李文中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此时券商入局“卖保险”,一方面是受当下不太景气的证券市场环境影响,另一方面也可以看出,保险逐渐成为综合金融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
当下,险企纷纷发力银保渠道,券商会不会成为下一个新的渠道选择?
对此,看懂APP联合创始人付学军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券商进入保险业也需要面对一些挑战,卖保险是券商探索多元化经营的尝试,未来发展仍有待观察。
时隔9年,“券商一哥”正式上线保险兼业代理业务
根据中信证券2022年报披露,2013年,该公司获准开展保险兼业代理业务,但直到2022年,这一业务才正式上线。
此时中信证券入局保险兼业代理业务释放出哪些信号?
李文中分析指出,一方面,当前证券市场不太景气,证券公司需要增加营收渠道,拓宽业务范围。另一方面,金融市场环境与10年、20年前有了更大的变化,金融机构为消费者提供一揽子综合金融服务越来越重要,保险产品也逐渐成为重要组成部分。
记者注意到,在2022年报中,中信证券已将保险代销业务纳入其财富管理版图。
在刚刚过去的2022年,券商的基本盘——证券经纪业务遭遇巨大冲击。中信证券虽然凭借160多亿元的经纪业务收入稳坐榜首,但仍同比下降9.85%。
而财富管理业务被认为是中长期优质赛道,也是各家券商近些年着力转型的方向。但去年各类净值化产品收益波动,券商的金融产品代销业务受到影响,财富管理转型面临考验。中信证券金融产品代销业务也遭遇滑铁卢,相关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同比减少超过30%。
在今年3月底召开的2022年度业绩说明会上,中信证券总经理杨明辉对此进行了回应。
他坦言,“去年受市场行情影响,不少理财产品收益不如预期,甚至出现亏损,这实际上给我们一次重新检讨和打造能力的机会。”
他表示,未来,中信证券财富管理业务会强化产品入口的标准,提升产品团队为客户选择产品的能力。在财富管理的转型中,会以客户为中心,首先考虑客户持有金融产品的久期。其次,也会考虑财富管理客户财产的保值增值率,不光是财富管理客户的数量,更重要的是客户的金融资产总值。
此时,重新发力保险代销或为中信证券财富管理转型的关键之举。付学军更是直言,从中信证券的行动来看,证券公司卖保险已经成为趋势。
根据2022年报的披露,保险兼业代理业务上线后,中信证券成为业内首家且唯一获批保险兼业代理业务“法人持证、网点登记”创新试点公司。
记者注意到,目前,在中信证券官网公示的代销金融产品信息列表中,中信证券一共上线了22款保险产品,产品范围覆盖定期寿险、终身寿险、重疾险、万能险和意外险等。这些产品风险等级都较低,且都来自其控股股东中国中信集团下属的保险公司中信保诚人寿。
券商卖保险早已有之
其实,券商入局保险并非新鲜事。
“早在20年前就有券商入局保险销售,”李文中表示,“2012年中国证监会发布的《证券公司代销金融产品暂行规定》中明确了证券公司兼业代理保险业务的法律地位,之后中国保监会也批准了一些证券公司营业部的保险兼业代理资格。但是,由于保险代理业务规模一直非常有限,很多证券公司营业部又都逐渐放弃保险代理资格。”
《华夏时报》记者也注意到,在保险业历史悠久的香港,富途、华泰国际、盈立等多家券商的在港机构已有保险业务,其相关业务佣金相比证券销售更丰厚。
那么,券商“卖保险”会对保险业产生哪些影响?
“券商入局卖保险,意味着保险公司又多了一个销售渠道可以选择;对于其他保险中介来说意味着又多了一种类型的竞争对手。”李文中补充道,这有利于增加保险市场活力,保险公司需要适应券商渠道客户的特点开发更具有针对性的保险产品;其他保险中介需要进一步提升自己的服务水平以迎接市场竞争与挑战。最终,这有利增进消费者福利,使消费者获得更好的金融保险服务。
付学军也表示,“这一举措可能会对保险业带来一些变化,如增加竞争、改变销售模式等。同时,这也意味着证券公司将拥有更多的销售渠道和客户资源,可以更好地服务客户,提高盈利能力。”
他接着补充道,“证券公司进入保险业也需要面对一些挑战,如如何保证销售质量、如何与保险公司合作等。总的来说,证券公司卖保险是一种多元化经营的尝试,未来还需要观察其发展情况。”
责任编辑:孟俊莲 主编:张志伟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