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亨丽埃塔与那场将人类学送上审判席的谋杀案》
[美] 吉尔·施梅勒 著
黄若婷 译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1930年,年仅22岁的亨丽埃塔·施梅勒在导师本尼迪克特和博厄斯的建议下前往阿帕奇印第安保留地进行暑期田野调查,不幸遇害。多年来,人类学田野工作的方式一直在发展演变,亨丽埃塔的遭遇成为许多虚构写作和小说的原型,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人类学家。
《焦土故事:全球资本主义最后的旅程》
[美] 乔纳森·克拉里 著
马小龙 译
华景时代 | 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
克拉里说出了数字资本主义中显而易见却未被正视的社会病症,戳穿人类因科技而快乐的假象。“焦土”意味着一个富有生机的地方退回到贫瘠的状态,同时丧失复苏的能力。人的异化、凝聚力的涣散、资源的枯竭......这些问题在数字资本主义时代前所未有地加剧。作者极富洞察力地深挖时代的病源,并邀请所有人加入寻找出路的队伍。
《快乐上等:女性怎样自在地活》
[日] 上野千鹤子 汤山玲子 著
马文赫 译
未读 |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学者上野千鹤子和文化领域KOL汤山玲子的辛辣对谈录,结合自身经历与社会现实,围绕文化资本、女性、性、老龄化等多个主题,在嬉笑怒骂间分享超强“生存技巧”,百无禁忌的话题加一针见血的点评,带来酣畅淋漓的阅读体验。
《两个世界:19世纪一个阿拉伯人的欧洲观察手记》
[埃及] 里法阿·拉费阿·塔赫塔维 [英国] 丹尼尔·L.纽曼 著
廉超群 译
浙江人民出版社
19世纪20年代末始,埃及统治者派出留学生前往欧洲学习最新知识。本书作者便是埃及派出的第一批留学生之一。留学期间,塔赫塔维以一个阿拉伯知识分子的视角,记录下他对法国乃至整个欧洲的观察。当传统的阿拉伯社会,与标榜“理性”和“科学”的欧洲社会,通过一群留学生相遇时,塔赫塔维仿佛身处于两个截然不同的世界。
《魔豆:大豆在美国的崛起》
[美] 马修·罗思 著
刘夙 译
商务印书馆
20世纪初美国的大豆产量少到无人费心统计,而到了2000年,大豆成为这个国家最主要的经济作物。来自中国的大豆如何从鲜为人知变得在美国无处不在,这就是本书要讲述的故事。作者探寻了大豆从一个大陆到另一个大陆的踪迹,揭示它出人意料的发展阶段,亚洲移民、美国农业部、制造业大亨等都在其间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编辑:金久超
责任编辑:朱自奋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