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罕区立足“四点”全方位加强村干部监督管理


(相关资料图)

近年来,呼和浩特市赛罕区以完善村级治理机制为目标,加强对“一肩挑”村党组织书记为重点的村干部全方位管理和经常性监督,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向纵深拓展,为乡村振兴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

精准赋能,补“本领恐慌”弱点。赛罕区大力实施“村干部能力提升”工程,采取“思想淬炼、业务训练、实践锻炼”相结合的方式,着力提升村干部队伍推动乡村振兴能力。每年对600余名村干部进行全员轮训,组织村党组织书记100人次分赴浙江、河南、赤峰等地参观学习考察,开拓视野,厘清思路。以“师徒结对”的方式,由先进村书记与一般和后进村书记结成帮带对子10个,帮助一般和后进村书记提升抓党建促乡村振兴的业务能力。结合示范点创建工作,开展“比发展、比建设、比治理”为重点的“擂台比武”,打造35个党建示范村,评选出10名区级优秀村党组织书记,形成了示范效应。

目标承诺,破“服务意识不强”难点。赛罕区大力实施村干部承诺践诺项目,对村“两委”班子和“两委”干部任期目标承诺制进行规范考核,要求村“两委”结合村情实际,以农村党建、农业林业、信访稳定、生态环保、和美乡村建设等为主要内容,制定任期目标、年度目标,每年年初向全村党员和村民公开承诺至少十项为民服务事项;村“两委”干部根据职责分工,确定各自的年度工作目标,经全村党员和村民代表会议审议通过后,分别与镇党委、政府签定《工作目标责任状》,并在党务、村务公开栏上公布,接受党员群众监督。101个村党组织书记共承诺年度为民服务事项1100余项。

严管厚爱,通“状态不佳”堵点。赛罕区大力实施“激励村干部创业”工程,突出“奖罚分明、重在激励”导向,精准建章立制,完善日常管理机制、激励奖励机制、定期考评机制、动态调整机制,有效激发村干部干事创业积极性。实行村干部岗位目标责任制,“月度+年度”“日常评价+定期考核”制,把村干部日常管理情况、考核情况与基本报酬挂钩,实行差异化报酬机制,合理拉开村干部之间的工资报酬差距。建立优秀村党组织书记享受事业单位人员工资待遇奖励机制,每年动态评选10名优秀村党组织书记。落实“以奖代补”奖励机制,从代区委管理的党费中划拨专项资金,对镇村抓党建促乡村振兴成效好的予以1—10万元奖补。对符合条件的、优秀的村党组织书记优先推荐进入镇领导班子队伍,优先推荐参加公务员和事业人员招录。对政治素质好、参政议政能力强的,优先推荐作为各级党代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人选。完善“通报批评、诫勉提醒、停职检查、责令辞职、免职或罢免”惩罚机制,对不符合干部条件、不胜任岗位职责、不适应工作需要和群众意见大的村干部,常态化动态调整25名。针对空缺岗位,及时调整配强,跟进培训,确保其尽快进入角色。

分类管理,清“风险隐患”盲点。赛罕区开展重点村分类管理试点工作,探索形成加强对村干部特别是“一肩挑”人员的监督管理,防范化解风险隐患。针对基层党建弱化、廉政风险较高、基层治理薄弱、矛盾纠纷易发四类风险情形,细化16项具体表现形式,按照“对标分类、评分定级、因村定策、动态防控、转化提升”的步骤,建立“1+4+N”工作责任体系,区镇村“三级联动”,对纳入区、镇重点管理的35个村,实行一村一策,“清单式”管理,细化制定管理措施219项。“基层党建弱化村”党组织书记率先开展“承诺践诺”,“廉政风险管控村”“一肩挑”人员列入区纪委提级监督,每年向区纪委监委报告村党组织上年度履行主体责任及个人履责情况,有效预防和遏制基层可能发生的“炸裂式”“积压式”“塌方式”“连绵式”等问题,为乡村振兴凝聚坚强的组织保障。

来源:呼和浩特市赛罕区委宣传部

关键词:

下一篇: 最后一页

相关新闻

精彩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