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速读:厦门亿斯光年影业苗兰草:以文化自信为基底,连接世界与中国

6月10日,在上海国际电影节开幕论坛现场,齐聚了中外电影行业领军人物,如何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让科技创新为电影产业赋能,构建电影国际合作新格局成为了热议的话题。

观众需要怎样的“中国故事”?


【资料图】

数据显示,2020年至2022年,国产片市场表现强劲,票房占比连续三年超过80%,这是否意味着好莱坞大片不再受到中国新一批主流观众的欢迎?什么样的题材和类型才能满足中国观众不断提升的观影需求?

中国电影市场化已走过20余载,主流观众已不断迭代,“新”主流观众在观影选择上更看中情感共鸣,而好莱坞电影内容创新不足,依然在延续着原有的故事、人物,加之国产片在技术和表达上的不断升级,都使得“中国故事”愈发受到市场的欢迎。

《爱情神话》、《中国奇谭》是这几年的两个爆款,引发了大范围的讨论度,若我们以这两作品为切入点,就会发现他们虽然分别是电影、动画短片集,一个是都市题材,一个是奇幻题材,但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生活。《爱情神话》充满烟火气,表达出具有时代感的两性观念,因而备受都市女性青睐。《中国奇谭》中的《小妖怪的夏天》则巧妙地将神话传说与“打工人”心态相结合。由此可见,贴近生活,能引发共鸣共振的现实题材为观众所喜闻乐见。

2023年春节档取得67.58亿票房“开门红”,极大地提振了电影工作者的信心,以档期双王《满江红》、《流浪地球2》为例,发挥了中国独有的美学,收获了观众的认可,《流浪地球2》更是走出国门,叩开科幻电影在国外的大门,证明了中国电影能够实现类型突破、美学突破,赢得满堂彩。

科技创新如何赋能电影产业高质量发展? 

自电影诞生之日起,电影创作就与科技创新密切相关。科技日新月异,同时中国电影工业化水平的飞速提升,为电影创作者提供了怎样的可能性和想象空间?科技创新如何为电影高质量发展赋能?

电影是技术与艺术的结合体,在《流浪地球2》的幕后团队中有20多位各个领域的科学家,真正实现了将科技注入艺术创作,最后呈现的效果有目共睹,主创团队付出的诚意与努力打造了属于中国的科幻奇迹。面对流媒体和短视频的冲击,电影创作者更需要思考如何用技术留住观众,让影院成为最好的视听场所。

从创作端来看,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与应用已经对电影制作产生巨大影响。AIGC协力编剧、分镜头,场景设计等方面可以极大提升制作效率。同时,VR、AR、MR技术的发展将对未来电影发行放映、制式带来重大转变。

上海电影集团董事长王健儿提出上影未来发展的三大战略,除了精品内容和大IP开发,更有数字化转型,核心便是智能化转型。上海影城目前已推出名叫“SHO”的新品牌,SH代表上海,O代表艺术的策源地,意味着“艺术+科技”的时代已全面到来,AIGC、虚拟拍摄、VR、影游互动等应用将会很快渗透到电影产业的各个领域。

科技发展不断为内容创作赋能,电影产业为实现高质量发展,应着重于加强供给改革,丰富多元类型产品供给,在尊重艺术创作规律的同时,尊重市场和观众,创作出更多引领市场,审美突破的好电影,写出观众喜闻乐见的好故事,才能真正推动电影的创作与生产。

如何构建电影国际合作新格局? 

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电影市场之一,中国电影人应该在平衡本土创作和国际视野之间构建国际电影合作新模式,更好地推动中国故事走向世界。

导演韩延是曾执导《滚蛋吧!肿瘤君》《送你一朵小红花》和监制《人生大事》等现实题材佳作的行业人才。他认为,创作者不应为了国际化而将作品过度的去符合国际观众的口味,而是应该从自身的角度出发,关注现实、讲好故事,再谈走向国际。不能本末倒置。

韩延导演的新片《我爱你!》已在上影节点映,影片聚焦老龄化问题,既从中国国情出发,也是一个世界性共同话题。在老年人权益和关怀的视角下讲述故事,有望跨越国界,引发全球观众的广泛共鸣。

即将上映的《巨齿鲨2:深渊》有着深度的中外拍摄合作,导演本·维特利透露了他在这期间积累的经验。他认为中外双方在剧本创作中,需要反复交流和磋商找到最符合两国观众的表达,同时也要保证对中国元素的呈现是平衡和准确的,例如吴京的台词就会由专门的编剧进行调整使其更符合中国人的说话方式,让每个市场的观众都乐在其中是一件敬业的行为。

厦门亿斯光年影业项目负责人苗兰草认为,电影是呼唤和平的艺术,它能打通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之间的心灵障碍,建立一种情感的联系。因此,我们不仅需要建立一个良好的国内电影生态环境,更需要走出去,在世界电影生态中去讲述我们的故事,在人类命运共同体背景下,呈现中国文化的光影魅力。

关键词:

下一篇: 最后一页

相关新闻

精彩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