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大准万亿GDP之城半年报:温州反超徐州,烟台、常州加速冲刺

2023年“万亿俱乐部”有望继续扩容,准万亿城市之间的你追我赶备受关注。上半年收尾,各地拼经济成效如何?

21世纪经济研究院梳理了烟台、常州、唐山、徐州、大连和温州六个城市2023年上半年经济数据。2022年,常州和烟台GDP双双迈上9500亿元台阶,唐山紧随其后离9000亿也仅有一步之遥。徐州、大连和温州等3个准万亿俱乐部城市,GDP都在8000亿至8500亿元之间。

2023年上半年经济数据显示,上述六个城市GDP增速均在6%以上,超出全国平均水平,也超过大部分万亿GDP城市。与此同时,实体工业是城市发展保持韧性和稳健增长的前提,也是冲刺万亿GDP的关键。数据显示,六城上半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都在7%以上。


(资料图片)

进入冲刺万亿级城市的下半场,各城市又将如何发力?从近期各地陆续部署三季度经济工作透露出的信号可以看出,各地继续把提速工业经济放在关键位置,加快重点项目建设,狠抓外资外贸,积极拓展新能源、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领域。

六城GDP增速超全国

从实际增速来看,六个超8000亿元的准万亿城市GDP增速均在6%以上,超出全国平均水平(5.5%),其中徐州以8%的增速领跑。

对比全国数据来看,2023年上半年,目前已公布数据的22座万亿城市中,有接近一半没有跑赢全国平均水平。万亿城市“守门员”东莞同比增长为1.5%。可见,六个准万亿城市增速普遍较好,追赶迅速。

(数据来源:各地统计局)

从GDP总量来看,上半年烟台和常州继续领跑,数据显示,上半年常州、烟台GDP分别为4525.4亿元、4705.65亿元,分别实现经济增量261亿元、356亿元。

另外,在唐山、徐州、大连和温州四个准万亿GDP城市中,温州与徐州GDP都在今年上半年突破了4000亿元,公开信息显示,这也是两地首次在上半年达成这一目标。

21世纪经济研究院梳理发现,2022年徐州GDP赶超温州,今年上半年以来,温州经济持续稳中向好,凭借约17亿元的微弱优势,完成了对徐州的反超。

据温州发布的消息,今年上半年,温州密集出招,促使高能级全球招商朋友圈持续“扩容”。如今,第一太平戴维斯物业、上海高力物业、仲量联行、维度资本等机构成为温州首批全球招商合作伙伴。以维度资本为例,借力资本的力量,支持7项科技成果在温落地,为本土产业的发展注入新鲜血液。

更引人关注的角逐还是烟台跟常州。2022年烟台和常州经济总量超过9500亿,是距离万亿俱乐部最近的两个城市,也是有望率先晋级为万亿俱乐部城市的。分产业来看,上半年烟台和常州各项数据也都较接近。

上半年,烟台第一产业增加值180.91亿元,增长4%,第二产业增加值2021.49亿元,增长8%,第三产业增加值2503.25亿元,增长6.5%。同时,常州第一产业增加值54.8亿元,下降0.7%;第二产业增加值2227.1亿元,增长7.9%;第三产业增加值2243.5亿元,增长6.3%。

21世纪经济研究院认为,常州、烟台两市今年均提出了冲刺万亿GDP的目标,以目前的增长趋势来看,今年底晋级将是大概率事件。但总体看来,两个城市的经济差始终保持小幅度较量,谁将率先撞线成为全国第25个万亿城市,还需要看下半年两座城市如何发力。

7月24日至26日上午,烟台举行全市上半年经济发展和乡村振兴观摩暨市委农村工作会议,烟台市委书记江成指出,今年以来,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保持了良好势头,实现了上半年“双过半”的重要阶段性目标,但也存在经济持续向好基础尚不稳固、产业项目招引质效还需提升等问题和短板。

而对于常州来说,其新能源产业优势能否持续高效发力将十分关键。根据常州市公布上半年经济运行情况时提到的目标,常州不仅要冲刺成为“GDP万亿之城”,更要高质量迈入“GDP万亿之城”,打造“新能源之都”。

大连工业增速领跑

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和增长引擎,工业发展的水平,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城市冲刺万亿GDP的底气。

从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速度来看,2023年上半年,六座准万亿之城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依次为大连(13%)、烟台(11.8%)、常州(9.4%)、徐州(9.3%)、温州(8.7%)、唐山(7.5%),均超越全国平均水平两倍左右。

大连作为重要的工业基地,统计数据显示,上半年大连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3.6%,其中,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1.9%。从产品产量看,汽车、电子元件、发动机、锂离子电池、发电量、橡胶轮胎外胎分别增长81倍、3倍、49.9%、21.6%、15.8%、6.9%。

上半年,烟台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1.8%,较一季度提高2.7个百分点,特别是6月当月增速高达19.8%、居全省第1位。其中,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食品制造业,医药制造业增长超20%。

而以新能源汽车产业为特色的常州,工业经济也正加速“换挡超车”。数据显示,上半年,常州新能源制造领域产值增长24.8%,拉动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产值增长9.5个百分点。其中,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光伏三大新能源行业完成产值分别增长170.3%、25.9%和11.0%。

21世纪经济研究院认为,六座准万亿GDP城市都是典型的工业制造业城市,在冲击万亿GDP城市的道路上,工业,尤其是制造业,对当地经济的拉动作用明显。与此同时,这些城市也面临着不同的程度的挑战,如部分城市依旧存在产业结构偏重、新旧动能转换缓慢、科技创新能力不强等困难,后续应注重传统产业的转型以及产业链的延伸,并加大力度培育新兴产业,挖掘工业增长新的支撑点。

当前,常州明确提出了今年将聚力打造“新能源之都”,根据常州市出台的《关于加快新能源之都建设的实施意见》,到2025年,其新能源产业规模、资本市场新能源常州板块市值都要超万亿元;到2035年,产业规模还要在2025年基础上再翻一番。这也将成为常州冲刺万亿城市,乃至打造长三角产业中轴的重要底气。

7月27日,常州召开的共享“新能源之都”发展机遇科技人才座谈会上,常州明确提出“以科技创新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加快推进新能源之都建设”。这无疑进一步明确了接下来科技创新加人才引育正成为常州城市能级跃升的核心动力。

除此之外,21世纪经济研究院注意到,近期多个准万亿城市相继召开二季度经济运行分析会议,安排部署三季度经济工作,加快推进重点项目建设,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比如烟台提出,强力推进总投资2920亿元的199个省、市、区重点项目,重点抓好总投资1500亿元的120个产业项目,确保全年新开工、新投产产业项目双双超过40个,以更高质量投资汇聚更强劲动能。

徐州则强调,扎扎实实抓好招商引资,持续推进招商引资“1号工程”,大力招引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推动存量企业技改升级、增资扩产,内外并举扩大项目增量。

21世纪经济研究院认为,通过半年报可以看出,“万亿俱乐部”角逐赛中,所有城市都卯足了劲,实现了高速增长。但想要在激烈竞争中保持住后半程的优势,在下半年,依然还需要抓住更多发展机遇。

对于城市来说,要找准自己的定位,强化要素资源保障,将三季度部署的各类重大项目源源不断形成新发展新动能,进一步放大优势、补齐短板。与此同时,各地也要注意与本区域、城市群的中心城市形成良好的分工协作关系,通过协同合作形成互补,从而带动区域、城市群的发展,逐步形成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的协同发展的格局。

关键词:

下一篇: 最后一页

相关新闻

精彩推送